成都,作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全市信用体系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奋力打造“诚信成都”品牌,助推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建设。
筑牢信用基础 推动稳步发展
系统谋划年度信用工作。2017—2019年,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度印发《成都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年度计划》;2020年,印发《成都市2020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完善信用平台建设。建成全市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完善“信用中国(四川成都)”网站,新增 “联合奖惩”“诚信万里行”等与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关系密切的栏目。
强化信用信息归集。自2016年起,每年出台《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先后出台了2016版—2019版。目前根据机构改革情况,对全市归集目录进行了大幅调整、优化。建立健全36类重点服务机构名单和10类重点人群名单信用档案,涉及17个市级部门。
推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持续推进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工作,做好存量主体代码换照、增量主体赋码及信息回传校核等工作。
开展“双公示”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的新要求、新标准。加强个人隐私保护,及时撤销简易处罚和个人处罚及符合撤销条件的行政处罚信息。
近日,市信用办出台《信用中国(四川成都)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流程(试行)》,进一步明确了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相关标准,同时探索开展线上信用修复流程。文件按照国家、省关于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信用修复要求,结合成都实际,通过明确信用修复分类标准,重构信用修复申请流程、规范信用修复审核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成都市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机制,同时将原来须在线下提交资料和审核的环节调整到线上进行,极大提高了办件效率。企业从原来最多跑3次,压缩为最多跑一次,在资料齐全时,甚至可以“一次都不跑”,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政务服务的便利度。目前,“信用中国(四川成都)”网站已正式上线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功能。
突出信用监管 构建新型机制
强化事前信用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企业信用承诺制度。开展主动承诺型、行业自律型、审批替代型、容缺受理型及失信修复型信用承诺。
健全事中信用分类监管。探索开展全市市场主体信用积分创新应用,形成涵盖35家市级单位,552个可加减分的指标项,量化分析市场主体信用状况。推进行业分级分类监管,建立市场主体分级分类标准,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监管措施。建立行业失信重点关注名单,梳理全市13个领域的20个重点关注对象,让信用信息更好地服务于行业监管。
日前,成都企业信用评估与诚信评价协会发布消息,将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成都市信用行业自律登记服务办法(试行)》,开展成都市首批信用机构登记服务工作。
《办法》提出,成都信用协会将对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开展非金融信用服务业务的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进行登记服务工作。经登记后的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其开展的信用评级结果,可在成都信用评估网进行公示,同时,根据《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相关规定录入信用中国(四川成都),供各行业主管部门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资质认定、财政资金委托业务、政府贴息、政府补助、项目审批等工作中参考使用,全面提升信用评级结果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此次《办法》创新探索提出“三备案”、“四统一”、“两规范”原则,“三备案”即须对信用机构、从业人员、信用报告统一备案;“四统一”即须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报告、统一证书;“两规范”须规范信用市场价格、规范行业监督。促进评级工作标准化发展、规范评级市场秩序。
推进事后信用联合奖惩落地实施。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清单制度,动态更新目录清单和措施清单。依托全市市场主体智慧监管平台,建立健全信用联合奖惩相关功能,“联合奖惩”功能模块覆盖全市政务服务大厅33个领域业务信息系统和工作流程。建立健全信用信息修复机制,企业完成行政处罚信用修复从最多跑3次,压缩为最多跑一次,在资料齐全时,可以“一次都不跑”。
实施重点工程 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政务诚信建设。出台《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任务分工。建立健全公务员诚信档案,目前已实现公务员100%覆盖。建立全市政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率先在全市14个市级部门、7个区(市)县开展政务诚信评价工作,营造良好政务诚信环境。在政府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招标投标、政府债务、街道和乡镇政务等重点领域加强政务诚信建设。
近日,市信用办先后印发《成都市政务诚信评价试运行工作方案》《关于开展2020年成都市政务诚信第三方评价工作的通知》,率先在部分区(市)县和市级部门开展政务诚信评价试点工作。
本次政务诚信评价采取自查自评、大数据监测与第三方机构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勤政高效、守信践诺、信用建设”五个维度。第三方评价机构结合评价对象提供的调查问卷和佐证材料,采取大数据分析、现场实地调查等方式广泛采集、整理、审核相关信息,在全面核实评价对象政务诚信信息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标准,对评价对象的政务诚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形成评价报告。
政务诚信评价工作完成后,市信用办将评价结果及政务诚信评价报告上传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纳入评价对象政务诚信档案。通过此举,不断完善成都市政务诚信工作机制,促进各部门和各区(市)县进一步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切实坚持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勤政高效、守信践诺,树立具有公信力、执行力的服务型政府形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加强个人诚信建设。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信息综合评价指标和数据分析模型,研究开发个人信用分,并推动个人信用分在社会保障、公共交通、教育、科研、金融、医疗卫生、身份识别等领域的应用。启动信用分平应用平台建设工作,并初步完成个人信用分评价模型研发构建,目前个人信用分已覆盖成都2069万人群。
开展重点领域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诚信缺失问题,经济社会领域出现的失信突出问题,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加强集中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失信行为,目前20个领域皆已开展相关治理工作,失信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推进城市信用监测工作。每月归集各区(市)县、市级有关部门四大部分共计40个监测数据,上报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将城市信用监测评价结果纳入营商环境评价指标3.0版,作为营商环境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展信用应用 助推产业发展
创新试点事前承诺制度。深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按照“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的思路,对项目的前期工作、审批流程、中介服务等全过程进行流程重构。企业按要求以书面形式作出信用承诺,行政机关将行政许可事项后置,并按承诺书规定的时限和内容,对项目实施监管。
开发推广“信易贷”金融产品应用。搭建“信易贷”保障平台,打造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金融监管平台,打通银行、政府数据,完善中小微企业综合信用评估体系。利用金融监管沙箱监测预警功能,加强“信易贷”的金融风险防范。强化科创通、农贷通、盈创动力、天府融通、创富天府五大平台的“信易贷”功能,组织金融机构创新“信易贷”产品,共同入驻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县建立“信易贷”平台,创新“信易贷”产品。
积极探索推动“信易+”应用。不断拓展“信易+”应用场景,通过优先办理、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免交押金等形式激励守信行为,让市场主体和市民切身体会到诚信带来的便利。目前成都市在“信易住”“信易游”“信易租”“信易办”“信易行”等多个领域已探索开展“信易+”创新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